严守生态“红线” 江西动了真格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入城乡建设、产业升级

严守生态“红线” 江西动了真格

严守生态“红线” 江西动了真格

    中国江西网讯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区域,但由此导致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成为长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给这条母亲河带来巨大的压力。在保护“一江清水”上,江西省住建厅和省工信委做出了这些努力——

    省住建厅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出台垃圾分类方案

    作为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负责单位,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肩负的担子不轻。如何才能不让生活污水和垃圾流入和影响长江“一江清水”,这是摆在省住建厅面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点工作。■记者欧阳兴、谢梦丽/文

    江西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超八成

    综合整治后的南昌市青山湖区幸福渠幸福二支河成了很多人休闲的好去处,让附近居民心里乐开了花,不少人感叹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幸福渠”。其实,这只是江西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一个缩影。

    城市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更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格格不入,必须加以治理和消除。对于这项工作,省政府非常重视。

    中国江西网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江西先后下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修订)>的通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省住建厅积极行动,与省环保厅下发《关于转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地要开展排查,制定整治计划,定期上报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将全省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纳入省2017年“清河行动”。

    省住建厅领导先后深入南昌市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施工工地,现场督办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对住建部和环保部实行重点挂牌督办的南昌市西湖黑臭水体整治情况进行多次实地暗访和现场督办。

    在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现场督办的背景下,江西省城市黑臭水体情况如何呢?可以从下面一组数据找到答案:

    经排查,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有南昌市、景德镇市、九江市、赣州市、吉安市、鹰潭市、宜春市、新余市、上饶市等9个城市共排查出黑臭水体26个。截止2018年3月底,全省26个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顺利,其中已竣工项目21个,占比80.77%;正在整治项目5个,占比19.23%。

    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一直困扰着很多城市,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影响当地水体,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这是一项必须解决的民生工程,江西解决这方面问题也正在不断发力。

    江西是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江西对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出了部署和安排,同时建立了由省住建厅、环保厅、省委农工部牵头的省垃圾治理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对进展缓慢及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县(市)去函督办,要求限期完成建设任务。省政府对部分进展缓慢和存在问题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据公开资料显示,省住建厅全面完成省政府重点支持的48个县(市)新建改造污水管网建设任务,共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998.81公里,完成总投资额47.84亿元,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污水管网建设最快的时期,全省敏感区域内14个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基本完成。

    目前,全省县城以上已全部普及污水处理厂,补齐污水处理工作短板的,关键在于小城镇。江西省于2016年启动了鄱阳湖沿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鄱阳湖地区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提供先行示范和经验样本。截至2017年底,鄱阳湖沿线20个试点乡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正式投入运行16个,新增日处理能力6485吨,建成排水管网41.4公里,建设总投资1.09亿元。

    在垃圾处理方面,江西有一个方面工作拿了“全国第一”,即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具体实施方案》,住建部在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予以表扬。南昌市、宜春市、赣江新区在2017年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实施方案,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江西垃圾焚烧发电从无到有。目前,已有南昌、新余、鹰潭、景德镇、萍乡、赣州等6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达到4700吨。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推进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完善管网收集系统,不断提高管网收集能力。稳步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加强对在建和拟建项目工作指导,鼓励跨区域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区域统筹,共建共享。全面启动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南昌、宜春、赣江新区南昌市区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省工信委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化工企业、钢铁基地、炼油厂集中。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正在成为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共同行动。化工企业“关转搬”、严守生态“红线”、工业转型发展等,江西同样动了真格。 ■记者谢梦丽/文

    严守生态“红线” 构建绿色工业体系

    近年来,江西省着眼于共抓大保护、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持续发力,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在《江西省“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明确,江西力争建3个以上国家级绿色工业园。以南昌为核心,打造一批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我省严把产业规划与产业布局,严格执行“1公里”、“5公里”限制政策。除在建项目外,长江江西段及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河等岸线及鄱阳湖周边1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重化工项目,严控沿岸地区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除经国家和省政府批准设立、仍在建设的工业园区可继续按已批准的规划布局引进工业项目外,上述五河岸线及鄱阳湖周边5公里范围内不再新布局有重化工业定位的工业园区。

    工业绿色发展 做好“退”“进”两篇文章

    我省在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时,在更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基础上,做好“退”和“进”两篇文章。

    江西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完善综合标准体系,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进落后产能退出,有效化解过剩产能。2017年,江西省已不将煤炭作为重点产业。

    另一方面,江西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程、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工程。

    “我省工业总体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双重艰巨使命。”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抓好工业污染防治,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战线责任尤其重大。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