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码头


       景德镇老城沿江而建,昌江作为“瓷运文化”的重要载体,载着瓷土、釉里的船只来来往往;河道两旁灰墙黛瓦,叫卖声、吆喝声、船篙的碰撞声、马蹄声、流水声,交织成一副瓷业鼎盛的繁荣画卷。景德镇“城市双修”为了实现昌江“修复码头,再现古韵”的目标,规划提出了复兴三闾庙码头、中渡口曹家码头、中渡口搓柴码头、宝石码头等古码头的工作,并付诸于实践。


       作为码头文化记忆外延的宝石码头,始建于明朝,位于昌江西河岸,因昌江中矗立着三块天然的巨大“宝石”而得名。宝石码头自古以来便是徽州、祁门等地以及浮梁峙滩、蛟潭、黄坛、三龙等周边地区为景德镇运送制瓷原料、窑柴的主要码头之一,也是官员、商贾及民工进出景德镇的重要“通道”。建国后随着“瓷业改制” ,水运交通没落,码头及周边山体也形成了垃圾堆放场,山体破损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宝石码头逐渐走向破败。

宝石码头

被破坏的山体

宝石码头

灭失的古码头

       

       宝石码头作为“昌江百里风光带”的重要节点和瓷运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复兴对于景德镇文化提升、生态修复、生活宜居、滨江活力、城市品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城市双修以“修复山水资源、复兴瓷运文化、展示生态岸线”为宝石码头建设的目标,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从历史记忆的感知、生态环境的修复、游憩休闲的趣味三个方面开展规划。宝石码头修复项目占地约 8 万平方米,包括宝石码头和宝石公园两部分,共铺设草坪50000 平方米,麻石、条石、青石板台阶约 11000 平方米,栽种树苗约 7500 平方米,种植桂花、红梅、红枫等苗木 100 余棵。

宝石码头

 宝石码头规划平面方案

宝石码头

宝石码头规划鸟瞰图

宝石码头

宝石码头入口实景照片


       实施工程聘请传统手工匠,结合历史记忆、运用麻石等历史材料进行码头的修建工作,保护 600 多年树龄的珍贵古老樟树,打造兼具历史特色、游憩观赏功能的宝石码头。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进行设计,在保留自然生长树木的基础上,改造垃圾堆放、杂草丛生、山体破败的码头周边环境,提升、清理河岸的自然林地,合理、多元的设置植物物种,依山就势的沿着排洪走势修建了旱溪,修复了周边的金岭大道泄洪道,形成滨水、绿地、生活和谐共生的景观环境,以达到“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目标。

宝石码头

码头改造前

宝石码头

码头改造后

宝石码头

水体改造前

宝石码头

水体改造后

宝石码头

山体改造前

宝石码头

山体改造后


       同时为提升码头活力,对现状裸露的泥地进行设计处理,增设铺装,修复零乱的绿化环境,在节点位置设立标志性的小品,增设山体休闲步道,为市民休闲游憩、观赏娱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提升宝石码头景观的实用性。

宝石码头

公园改造前

宝石码头

公园改造后

宝石码头

步道改造前

宝石码头

步道改造后

       

       古码头的修复活化,提升了昌江沿河地带的活力,重塑生态滨水景观格局,突出了“修复生态、修补民生”的实践方向,通过整合滨水空间、山体空间、历史空间,为市民提供了“景色秀美、富有内涵、和谐共融”的休憩游赏场所,揭开了昌江的“美丽面纱” ,展示了景德镇的“历史文化” ,重塑了饶徽通衢的水运记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