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塑形铸魂 千年古镇华丽转身

“城市双修”塑形铸魂 千年古镇华丽转身

在景德镇市实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过程中,经过整体打造,昌南湖成为了一道集生态、游憩、文化于一体的景观带。 (记者 刘定远 摄)

“城市双修”塑形铸魂 千年古镇华丽转身

改造后的马鞍山社区服务中心。

“城市双修”塑形铸魂 千年古镇华丽转身 
 
生态环境优美、园林景观迷人的名坊园被形象地称为“浓缩版的景德镇”。 (邵光辉 摄)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喻帆)“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一年多以前,景德镇被列为国家第二批19个“双修”试点城市之一,大规模的“城市双修”行动由此展开;一年多之间,景德镇人用实干将千年古镇变成了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魅力都市,谱写了城市复兴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新篇章。

  治山理水 显山露水 提升绿色发展竞争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立市之本。

  在推进“城市双修”过程中,景德镇视山水为城市的脊梁血脉,尊重城市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山水景观,挺起脊梁,疏通血脉,不轻易劈山、挖河、填湖,保持原有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若隐若现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彰显城市个性。

  为加强山体生态修复和水系生态治理,景德镇将全市约51万平方米需要修复的山体面积列入“双修”项目库,截至2018年5月已修复15万平方米山体,12万平方米山体正在修复中,约24万平方米计划2019年3月前全部修复完成;重点针对昌江、西河、南河进行治理改造,已完成新昌南湖公园、西河湾湿地公园、宝石码头公园、南河蓄洪湖公园、昌江百里风光带(浮梁段)等重点项目,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未来还将开展西河湿地公园、天宝桥湿地公园、昌江百里风光带(城区段)等项目建设。此外,景德镇市还改造建设了国家森林公园等10个城市公园,新增城市绿地100多万平方米,打造了30个便民休闲的小游园和绿岛。

  2017年,景德镇空气质量监测有效天数362天,其中优良天数331天,优良率高达91.4%,列全省第一;全年PM10平均浓度67μg/m3,PM2.5平均浓度41μg/m3,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完成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和PM2.5两项约束性指标任务的设区市。2018年,景德镇全市植物覆盖率由“双修”前的0.33上升到0.35,破损山体修复率由“双修”前的10%上升到60%;破损山体绿地覆盖率由“双修”前的0上升到70%;山体修复面积由0平方米上升到530000平方米。控制断面的水质和饮用水水源,均由“双修”前的3至5类水提高到2至3类水。

  漫步在当下的瓷都,新昌南湖水波粼粼、宝石码头风光旖旎、西河湾湿地公园游人如织、国家森林公园葱郁葳蕤……摘掉“脏乱差”帽子的景德镇逐渐找回了一个国际瓷都应有的城市形象和内在气质。

  文化复兴 人本回归 铸牢千年瓷都城市之魂

  璀璨的陶瓷文化,是景德镇兴市之魂。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目前正处在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的城市转型期,其做好“城市双修”的核心课题就是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延续并彰显丰厚的以陶瓷文化为灵魂的城市文化,使城市文化遗产、城市生活、城市空间与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相得益彰,以及如何改善瓷业文化传承者、产业转型从业者的生活生产条件,凝聚人心,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因此,景德镇确定了“双修”服务城市转型、促进城市文化复兴、实现人本回归的工作目标,并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修筑,讲好千年瓷都城市双修“3.0版”文化复兴的故事。

  千年窑火创造了景德镇独一无二的陶瓷文化,景德镇坚持把历史街区保护作为“双修”的重要内容,以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抓手,以御窑厂遗址为核心,以“三陶一区”为重点,按照“修旧如旧、原地保护”的原则,对老街区、老厂区和老窑址实施了“点、线、面”的立体控制和保护。御窑厂、明清窑作群等古窑遗址得到了保护修缮,一批老工厂生产线退城进园,原汁原味地保护了老城区的风貌风格、文化肌理,再现了景德镇1000年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和100年陶瓷工业遗存。

  在保护传承陶瓷文化的同时,景德镇大力实施“文化+”战略,积极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陶溪川文化产业园项目就是以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发展为主业态打造的融“食宿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创意街区,并成功入选了住建部城市双修产业升级与园区整合规划示范样板。位于陶瓷工业园区的景德镇邑山陶瓷工业综合体项目,将景德镇老城区陶瓷企业进行搬迁,实现“退城进园”,不仅解决了传统工作室模式中的资源散乱、生产粗犷、产能低下、质量不稳等问题,而且引入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通过全机械手实现自动化生产。而作为景德镇陶瓷行业“国字号”的“航空母舰”,今年7月正式挂牌的景德镇陶瓷集团更是进一步奠定了景德镇陶瓷产业“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端到高端,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格局,掀开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复兴新篇章。

  科学规划 谋定后动 建设和谐宜居美丽家园

  科学的规划引领,是推动发展的主心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为提升规划效益,避免“瞎折腾”,景德镇在全面系统梳理归纳城市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特点,确定在开展城市“双修”区域的基础上,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参与编制城市“双修”专项规划,明确城市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定位,让市民共知、共享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

  “城市双修”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在“双修”工作启动初期,景德镇就以问题为导向,对境内四大水系、六大山体以及新老城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评估,广泛地征求市民意见,开展网上公众参与,梳理出生态环境受损、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违法建筑存量大、城区风貌失序、环境卫生差等突出问题,明确“城市双修”工作重点,并由此积极开展了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修补、城市设计及风貌控制三大“城市双修”专项规划编制。

  规划先行,重在落实。为推动“双修”方案顺利落地实施,景德镇设立了由12家顶级设计单位3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双修”技术营,全方位加强项目技术指导力度和服务水平,并制定了《景德镇市山体修复技术导则》《景德镇市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技术导则》等一系列技术指导文件,为“双修”项目保驾护航。2017年,景德镇完成双修项目共23个、61个单项,总投资估算约150亿元;2018年正在推进项目共67个(其中续建49个、新建项目18个)、478个单项,总投资估算约283亿元。随着“双修”项目的开花结果,一幅幅和谐宜居的秀美画卷正在瓷都大地徐徐展开。“城市双修”工作是一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兴课题,在下一个“一年间”,景德镇也必将鼓足勇气,砥砺前行,为“城市双修”探索更多宝贵经验,彰显千年瓷都的时代担当。(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