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城市发展的活力让民生更有温度

景德镇市:城市发展的活力让民生更有温度  

一大批城市主次干道建成通车,畅通了城市血脉,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瓷都晚报记者 余辉 摄)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邵婧)“咱瓷都如今的变化好大,蔚蓝的天空里云卷云舒,昌江水流清清,公园绿化也多了,空气清新、道路通畅,住着很舒服。”65岁的刘雅琴这几年都在北京帮忙带孙子,最近回到景德镇养老的她对家乡的变化赞不绝口。三年来,围绕城市发展存在的民生短板,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狠抓民生重点项目建设,对长期存在的“用水难”、城区道路拥堵严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有的放矢,通过开展全市“城乡环境大整治”行动和实施全市“双创双修”主攻战,让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让每一个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都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甩掉“脏乱差” 环境更宜居

  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是一座可以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景德镇的城市环境与这座城市的地位不匹配,这颗“珍珠”被掩埋在了泥巴里。三年时间,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委市政府通过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有了大幅提高,2017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全省第一。

  同时,我市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了一批城市主干道路的绿化提升,启动了以枫树山为主体的国家森林公园和五龙山公园、王家坞公园等改造建设,建立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了城市绿地系统格局,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7%,真正做到了还山于民、还河于民、还净于民、还绿于民。

  “昌南湖不仅景色好,也是一项惠民工程,西河水系治理真是为我们百姓做了件大好事,现在我们村的人都搬进了新家,再也不担心雨季涨水了。”原来家住老石岭村的李先生一边和家人悠闲漫步,一边对记者感慨道。在很多老瓷都人的记忆里,西河河道的鲤鱼洲段沿岸地势低洼,每逢雨季,就会形成大面积内涝,给当地居民造成极大的不便,而近千亩的昌南湖和西河湾湿地公园不仅成为集水系治理、防洪排涝功能为一体的成功典范,更是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现在的景德镇彻底甩掉了“脏乱差”的帽子,行走在城市中处处见绿,移步易景,一系列的民生工程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双创双修”带来的美好。

  打通“微循环” 道路更通畅

  纵横交错的道路,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去年以来,随着我市道路的不断延伸、改造,一条条城市“微循环”正在畅通,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今年9月30日,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凤凰山隧道正式通车,这也标志着含陶溪川路、北山路、陶阳西路在内,全长5.8公里的陶溪川路网正式全线贯通。陶溪川路网建成通车后,将与景东大道、广场北路、朝阳路等城市主干道一起组成较为完整的景东片区路网体系,有效缓解了景东片区南北向交通压力,为广大群众营造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出行环境。

  三年来,2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建设项目有力打通了景德镇城市路网的“任督二脉”,206国道(丽阳——唐英大道段)改造提升工程全长16.7公里,将丽阳镇、高新区、昌南拓展区、洪源镇、陶瓷工业园区等片区连为一体。站前四路、陶溪川路、通站路延伸段、陶阳西路、北山路、童宾路延伸段、戴家弄延伸段、沿江东路延伸段、紫晶支线等9条城市道路的顺利通车,有效缓解了我市的交通拥堵现象,百姓出行有了更多选择,也更加便利。

  从“塑形”到“铸魂” 自信更彰显

  2018年1月20日,景德大道与陶阳路交汇处最后一米廊体浇筑完成,标志着景德镇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地下综合管廊的建成,将逐步解决“空中蜘蛛网之困、马路拉链之苦”等问题,提高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景德镇的城市形象将更加美观,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8年9月30日,新建的洋湖水厂竣工,新洋湖水厂工程内容包括净水厂工程、输水管道工程、配套管网建设工程以及相应附属建筑工程项目,具备自动化能力并规划有水深度处理工艺,设有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情况的处理手段。同时,规划设计时还预留有臭氧消毒和炭砂滤池的深度处理工艺用地,全方位优化了城市供水功能和水质。

  多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重点打造了30个步行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39条,有序有效推进农贸市场、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厕所等城市配套项目248个,新建停车场8座,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景东游泳馆和市综合训练馆等11座体育场馆也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省运会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以及城市的美誉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