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十里岗的“+”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点击数:

  编者按


  在2016年全市组织工作暨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钟志生指出,关于如何做好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关键是要解决好“一竖一横”问题。“一竖”,就是干部队伍要正、要强,立得住、立得好;“一横”,就是基层组织要实、要稳,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堡垒作用、先锋作用、模范作用。


  可以说,十里岗镇奔小康的实践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走在乐平市十里岗镇白塔村头的柏油路上,路旁一望无垠的白莲随风摇曳,清香阵袭,如诗如画。


  “现在,经常有大批游客来这里拍照。白莲产业给十里岗发展带来了活力。”十里岗镇党委书记赵江雄兴奋地介绍说。


  随着采访的深入,十里岗在我们脑海中既有的偏远和落后印象很快就被颠覆,刻了一个个大大的“+”号。


  “红色精神”+“绿色经济”:


  革命精神引领解放思想,资源秉赋支撑绿色产业


  在十里岗镇篁坞村方志敏红色陈列馆内的墙上,有这么一段文字:“解决被敌人严密封锁的经济问题,解决经过八九年战争的财政问题,还解决其他许多重大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而是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的,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


  篁坞村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方志敏同志曾在这里养伤并组织革命斗争。这段历史,给十里岗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的篁坞,莲花田与新房子错落相间,展现出一幅秀美乡村图。村里的妇女,参与到剥莲蓬的工作中,每天能赚到50多元。


  家住纪念馆隔壁的73岁退休老支书汪周孝,对方志敏在这里的事迹有着更多了解和感悟。


  “现在的生活,当然是小康了。肉当家常菜了,天天吃也吃不下。”在篁坞村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汪周孝笑着说,“全镇都知道方志敏精神,也都在向他学习。我觉得,身边也有很多方志敏式党员。”


  “方志敏爱国、奉献、创造、清贫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着整个十里岗人。”市公路局派驻十里岗镇白塔村第一书记董征说。


  白塔村在脱贫攻坚中,继承发扬方志敏革命精神,果敢地提出了种植和加工白莲子的产业发展思路,并以村集体的名义统一流转耕地,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特色产业扶贫路。


  “2019年白莲子一经上市,1万多斤成品白莲销售一空,全年白莲纯收入达10余万元。”董征说,“这不仅提高了村集体收入,部分农户还获得了每年400元/亩的租金,每天有50元至150元不等的务工收入。今年白莲扩种到300亩,预计村集体纯收入能增加30万元。”


  今年65岁的贫困户余柳根是受益者之一。因为身患癌症,干不了重体力活,与老伴生活非常艰苦。


  “从6月到10月,我和老伴都在白莲加工厂去抽莲心,一天能赚100元左右。”余柳根告诉记者,他们家去年务工收入、产业分红和其他收入,已经有24000多元了。


  “白塔白莲一炮走红,坚定了我们发展莲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目前,白莲产业已经推广到了全镇8个村、4个分场,今年共种植1200亩,预计每亩纯收入1000元。我们要依托白莲产业,全面消除空壳村。”赵江雄说。


  “基层组织”+“经济组织”:


  一边当干部,一边当社员,两条腿并立走


  “我们的村干部都是身兼数职,不仅要抓基层社会管理,也要直接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白塔村党支部书记董兆贵感慨地说。


  董兆贵告诉记者,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2018年,白塔村成立了以村委会主任为法人代表的路与白专业种植合作社,牵头经营村集体扶贫产业,先后建立茅蔗基地、白莲基地、葡萄基地,建设茅蔗糖加工厂和白莲加工厂。


  “现在,我们村‘两委’班子与合作社‘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不仅村委会主任为合作社法人代表,村‘两委’成员也兼任理事会成员。这样既发挥党支部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又按照合作社章程做好运行管理工作。”董兆贵说。


  通过努力,2019年,合作社共种植白莲120亩、小茅蔗20亩,全年劳务用工1800人次,发放工资30余万元,村集体纯收增30万元。“针对白塔村的集体收入,我们目前按6:3:1进行分配,即60%用于各项公益性事业;30%用于贫困户分红;10%用于合作社经营管理奖励性工资。”十里岗镇党委副书记徐瓷明说。


  董兆贵还告诉记者,他们还引进了浙江一家合作社,建设100多亩有机葡萄园。今年下半年,将学习他们的经验,投入90万元,种植30亩有机葡萄。


  “不安分书记”+“吃得苦主任”:


  村支书私人借钱办基地,村主任朝五晚十搞生产


  “我们的村主任,主要精力是抓经济。他非常吃得苦,很多具体活都是自己带头干。”董兆贵说,从6月底白莲开始生产,村主任就是早五晚十的工作常态。他白天负责组织采摘、去壳、抽芯,晚上负责莲子烘干,已经把厂房当成自己的家,厂房里的一张长椅就是他的床。忙完莲子又要忙熬糖,一年有大半年回不了家。


  在白塔村的加工厂,蹲在剥莲机前处理莲子壳的就是村主任程火保。


  “我们的村支书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总能想出一些点子。”程火保开玩笑地说。


  在程火保看来,董兆贵的“不安分”,从2018年开始。当年,他利用扶贫产业资金15万元,种植小茅蔗并创办红糖加工厂,成功生产红糖7500公斤,当年实现收入15万余元;2019年他私人借了20万元,学习广昌经验种植白莲,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今年他又统筹资金,将白莲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预计将增收30万余元;今年下半年,他还将投资90万元种植30亩有机葡萄……


  正是“不安分”的董兆贵和“吃得苦”的程火保组合,带着白塔村民用苦干、实干,干出脱贫致富的希望,干来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如今,白塔村的集体经济越做越强,村集体纯收入从2017年的5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0万元,固定资产从2018年的20万元增长到今年的100万元。


  无独有偶。十里岗镇镇长高翔告诉记者,他与镇里的赵书记也是有过多年共事经验,相互了解。书记也是个认真抓工作的人,思想上也活,他很愿意支持配合一起做好工作。


  十里岗镇的村级组织正在一个个从“空壳”到“实心”,实现从“底子薄弱”到“身强体壮”的蝶变。


  在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到,团结就是力量。党政主要领导互相认同,互相欣赏,互相支持,总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


  “一横”+“一竖”:


  一线干部认真做事,上级组织全力撑腰


  “为什么叫路与白?”我们对印在包装盒上的商标产生了好奇。


  “其实就是公路局与白塔村结对的意思。当时一想到这个商标,大家都同意了,然后就申请注册。”董征说。


  作为最基层的村级组织,这“一横”的筑实,来自从上到下各级组织这“一竖”的不断注力。而“路与白”的故事,也只是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良好扶贫工作机制的缩影。


  董征告诉记者,作为白塔村结对帮扶单位,市公路局给予了大力支持。2019年筹集扶贫资金20万元,用于合作社扩大发展。


  “乐平市和十里岗镇党委政府也加大了对白塔村扶贫的投入力度,支持危房改造、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三保障’工作,建设白莲加工基地,加装了一台250KW的变压器。”董征说。


  “我们不能让基层的干部白干,我们也要想到村干部的实际生活。”赵江雄说,为了保护好村干部的积极性,镇党委经过研究,提出尝试把村干部个人的奖励与集体经济发展相挂钩,每年拿出村集体经济纯利润的10%作为村干部奖励工资。


  7月1日的乐平市委深改委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乐平市村干部奖励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效益挂钩的实施办法》。这一举措,为基层干部参与集体经济的分配撑了腰。

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掌握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资讯。

怎样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

1、打开微信;

2、直接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景德镇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号;

3、您也可以通过查找公众号“景德镇在线”,添加关注即可;

4、您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号“jdzol”来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