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起,就致力于救民于水火,让广大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翻身当主人。中国共产党谋求的是劳苦大众的福祉和民族的振兴与强大。“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宗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建党近百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不断丰富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在跌荡起伏、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顶住了外来的各种压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始终牢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牢记了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中国地广人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文化的失衡以及各种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已被党中央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脱贫攻坚战已经在全国全面打响。
以人民为中心,“脱贫攻坚”必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决定了中国必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特征是搞集体富裕,“共同富裕”的原则不能丢,要坚持改善全体人民生活,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中国共产党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忘记或者是放弃共产党人的“初心”,“脱贫攻坚”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其结果必然导致党无聚力,民心涣散,民族衰败。
“脱贫攻坚”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物质生活方面的“脱贫”,然而贫困人口也需在思想观念上脱贫。要从思想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就必须从教育入手。中央明确指出“扶贫”要先“扶智”,那么教育就首当其冲,教育也就不单单是指适龄孩子的教育,成人教育也必须同步进行。只有让贫困人口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真正摆脱了“贫困”,才能说真正打胜了脱贫攻坚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随着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措施的实施,多年困扰贫困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教育难、就医难等问题,在大部分贫困地区得到了解决。但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难度大,“两不愁三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我们要进一步精确施策,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精准扶贫、保护生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不动摇,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大力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劳务输出,异地搬迁,生态保护,加强教育医疗保险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产收益,留守儿童,老人,妇女,残疾人等各个方面,都要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对具体涉及到贫困人口个人的脱贫措施,譬如水、电、路财政扶贫投入,金融扶贫, 老少边地区的科技人才的支撑,全社会都要合力推进脱贫攻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 占美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