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卫健供给侧改革护航新时代人民健康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9日 点击数: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人生圆满系于“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时代在变,人民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在变。卫健供给也应与时俱进,破观点、破偏颇、破短板、破脱节、破滞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幸福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当代社会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趋于增多,“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供给观点,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们对疾病治疗与健康治理标本兼治新需求。民营医院竞争政策环境与公立医院有差距,导致民营医院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就医需求。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优质资源下沉是短板,存在经费不多、人员不专、专业不精情况,与老百姓看病就医真方便需求有差距。医疗、医保、医药体制之间脱节,未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完整的医疗保障完整体系。人民群众看得到、看得好、看得起病的医疗新需要尚未满足。医疗卫生法律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存在监管缺位、陈旧冲突、技术落后等问题,跟不上卫生事业法制化发展需求步伐。


  破观点: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卫生健康观,构建“医、康、养、健、药”为一体的大健康,适应新时代群众健康福祉需求。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卫生方针政策的工作主线。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卫生健康工作的“初心”和“使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健康,以消费者不同需求和偏好为导向,从医疗服务机构、疗养康复机构、健康养老养生、健康健身管理和药品食品生产流通入手构建区域环境健康、人口健康、社会系统整体健康融合共存的大健康模式,为全民提供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医疗卫生保障,让健康中国落地。


  破偏颇:构建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接人民多层次健康需求。民营医院面临医保、财政补助、税收、管理、融资等制约,其核心问题就是公平。放宽准入门槛,包括医保定点、审批门槛、税收优惠、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事业。鼓励医生自由执业、社会兼职,完成医生由“单位人”向“职业人”转变。创新并购整合融资、PPP模式融资、专科连锁、知名医生创业等新型民营医院融资渠道,让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激发卫生健康领域投资活力。


  破短板:统筹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对应城乡居民就医方便需求。整合医疗体系主体,加快医共体健康发展,构建城乡医疗机构之间急救快速共享平台、双向转诊平台、远程会诊平台,搭建“互联网+” 信息交流的平台,倡导互惠共赢。通过基层首诊享有转诊“绿色通道”,调高在基层就医报销比例,按照功能定位开展相应的诊疗服务,改善对基层医院的虹吸效应。以政府采购方式优化农村医疗环境和基本建设。根据需求动态采取“县管乡用”等政策,把健康“守门人”留在家门口。多措并举让城乡医疗协调发展,给城乡每个居民享受健康幸福生活筑牢后盾。


  破脱节:打造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同心、三改并举联动机制,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新需求。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一举扭转了九龙治水局面,为全面实施“三医联动”提供了体制保障。要牢牢抓住本次改革的大好机遇,在增强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感目标下,有部署、有检查、有评估、有处理的以医保为杠杆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医保与医疗机构、医药机构的谈判协商和风险共担、协议管理机制,“保”作为参保人代表的第三方购买服务,“医”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逐步把“医”“保”“药”政策彼此衔接沟通做到常态化,全力协调推动“三医联动”方略。


  破滞后: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依法行政和法治宣传教育,同步卫健改革法制化需要。切实把卫健法治建设的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强化各地区各单位法治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快形成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建设齐抓共管的局面。依靠法治简政放权,精简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应放尽放”,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和“一次登记、全程服务”改革,将优化服务由行政审批服务向办事服务和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延伸。通过普法主体多元化、资源集约化、方式多样化,提高公众对卫健法律的知晓度。


  从“1”发轫,民生落脚。卫健供给侧改革为的是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立体化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医改“硕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持续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同心共筑全面健康中国梦。

★ 鲍少杰


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掌握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资讯。

怎样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

1、打开微信;

2、直接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景德镇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号;

3、您也可以通过查找公众号“景德镇在线”,添加关注即可;

4、您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号“jdzol”来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