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实验学校: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景德镇市实验学校: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景德镇在线讯(瓷都晚报记者 潘晓超)市实验学校创建于1958年,历经景德镇第四小学、市师范附小、实验小学办学阶段,2014年5月增设初中部,更为现名。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学校面貌、师资力量、特色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年来,该校先后荣获“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省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学校、全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省教学科研先进学校、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15年2月,该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中央文明委隆重表彰。

  教学条件不断升级

  市实验学校原坐落于新村西路山脚下41号,占地面积9.8亩,并与市中招办共用办公地点;2014年起,学校接收原景德镇师范学校旧址,校园面积增至50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维持在小学阶段五个年级,10个班,学生总人数500人左右,教师人数30人;现在学校发展为九年一贯制,53个教学班,总人数2800余人,教师120余人。

  近年来,得益于市政府加大办学投入,学校加大了建设力度,校舍增多,校园环境大大改善。过去只有简单的两栋教学兼教师办公室楼(与市中招办共用)。现在拥有4栋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大礼堂等,并建设了陶乐园、校史室、校园电视台、图书室等。过去教师教学只有一块黑板、一枝粉笔,简单的自制教具,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中,电子教学设备经历了彩电、幻灯片等阶段,现在每班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今年上半年,该校还装备了录播教室,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直播教学。

  十年如一日开展感恩教育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每天清晨,市实验学校的操场上都会上演这样的场景,学生们背手而立,整齐地诵读着《弟子规》等中华文明礼仪童谣。校长钟志云介绍,自2008年起,包括这样的大课间活动在内的感恩教育已经坚持开展10年了。“如果把每一个孩子都比作一颗种子,我们十年如一日的精心浇灌,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哪怕成不了参天大树,孩子们的品行也不会‘坏’到哪去。”说起学校一直坚持的感恩教育,钟志云如此感慨道。

  据了解,该校以“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为校训十年如一日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如今已形成一整套的常规化、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开展的系列活动包括每天的大课间活动,诵读经典、传唱红歌及文明礼仪童谣、健体活动、静思三分钟等;每年开展感恩节活动,举行演讲比赛、评选年度感恩之星、举办不少于10名家长参加的感恩主题队会、完成特别感恩家庭作业;布置每周及暑期感恩作业;进行感恩储蓄活动;设立感恩基金,慰问特困学生及社区困难家庭等等,赢得社会及家长的广泛赞誉,并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

  陶艺、体育等特色教育全面开花

  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办学观念的更新、办学条件的持续改进以及社会、家长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更新。40年来,该校教育观念的更新,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服务发展的改革精神,理念越来越开放务实,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现代。

  2008年,该校确立“绿色学业”教育理念,明确了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扎扎实实抓好学生学业,更要大力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同时要强化学生体育、美育,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此,该校以“感恩教育”为抓手,大力实施德育工程;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体育工程;以陶艺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美育及地方文化教育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导。

  功不唐捐,过去一所不起眼的地方小学,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全国校园足球布点学校、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教学科研先进单位、景德镇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景德镇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