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在线讯(邵婧)“马家柚和油茶产业基地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奔头,以后的日子会像这柚子一样甜呢!”初秋的阳光洒在即将成熟的柚子和茶果上,正在打理果树的浮梁县黄坛乡黄坛村贫困户徐坤山对未来满怀希望。
“没有产业,脱贫就是无源之水。村子自身必须要有‘造血’功能。”市纪委市监委驻黄坛村第一书记罗润根来到该村后,进村入户、走访谈心,发现村里产业薄弱,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打工和有限的农田种植。他明白,想要脱贫致富,就要大力发展集体产业。
黄坛村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四个一”工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2018年,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为法人代表的浮梁县助力种养专业合作社,利用市纪委市监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扶资金,以全村34户贫困户每户两亩的标准,采取“合作社经营管理+村集体+贫困户受益”的模式,种植马家柚20亩、油茶60亩,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使其充分享受效益分红和用工补助,让家家都有“致富树”。
“尽管经济类果树种植周期长、风险高、见效慢,但我们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黄坛村党支部书记张敏发信心百倍地说。
“要把油茶和柚子种好,技术是关键。为此,我们村定期邀请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作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通过让贫困户学习技术来助力产业脱贫。”黄坛村支委委员、扶贫产业负责人周友明向记者介绍,以前产业基地里的竹子很多,砍掉后竹子的根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竹鞭依然非常发达,影响了果树的生长,村里十分烦恼。专家了解情况后,给村民们出了个主意,说芝麻能够抑制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生长,而竹子刚好属于禾本科植物,不妨在果树周边种植芝麻试试。
“按照专家建议种植芝麻后,竹鞭的困扰果然解决了,而且芝麻收获后,秸秆在地里腐化也是一种有机肥,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周友明看着蓬勃生长的果树,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油茶要三年挂果收益,马家柚当年就可挂果收益。果业基地覆盖全村34户贫困户,产业扶贫将每年为贫困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一直以来,依托好的扶贫政策、适合的产业项目,市纪委市监委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作为,市纪委市监委班子成员多次到黄坛村实地调研,找准“穷根”,精准施策,全力帮扶挂点贫困村脱贫致富,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了点上、根上。如今的黄坛村,环境整洁干净,果树产业欣欣向荣,经过高标准改造的农田达到1000亩,集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已经完工,路灯改造工程让村里的夜变得光亮起来。(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