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陶瓷人才队伍建设
——四论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兴识才爱才教才用才之风,要真正树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城市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了人才,就赢得了一座城市的未来。景德镇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必须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点和着力点,大力加强陶瓷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断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发展环境的优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途径,让景德镇真正成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陶瓷专业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热土。
自古以来,景德镇就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开放与包容是这座城市的特质,历史上就形成了“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专业人才聚集的喜人景象。近几年,随着城市软硬件环境的不断优化,更是形成了“景漂之后又见景归”、各类人才大量涌入的现象。这些都为试验区的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但作为一个国家级试验区,其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的是大量各层级、各类别人才,特别是陶瓷专业人才。为此,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务必要特别重视陶瓷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切实为试验区的建设提供储备更多的有用人才。正如市委书记钟志生所指出的,要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推动全市各项工作,想方设法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全力以赴优化留才用才环境,真心实意营造尊才爱才氛围,真正使景德镇成为各类人才的高地。
加强陶瓷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要充分激发陶瓷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人才建设的关键所在。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良的成长环境。要直击制约人才发展的“难点”,打通束缚创新的“堵点”,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要在自主开展陶瓷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和技能人才技能鉴定,贯通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制定传统手工制瓷从业人员评价标准;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要通过灵活有效措施,破除体制性壁垒和政策性障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内生创新动力。
加强陶瓷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要进一步加大陶瓷人才引进的力度。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一流的平台,才能凝聚一流的人才。近几年,随着景德镇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的改变,千年瓷都成为了创新创业的热土,“景归”成为继“景漂”之后又一具有景德镇地域特色的文化与社会现象,为景德镇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站在新起点,要以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契机,鼓励国内外科研、艺术和智库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要制定新一轮招才引智计划,重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要为“景归”、“景漂”提供住房优惠、配偶随迁安置、子女就近入学、创业扶持贷款等配套保障。要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项目来不断地吸引人才,让人才在景德镇这块热土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加强陶瓷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要大力培养储备陶瓷后备人才。受历史传统的影响,陶瓷行业之前一般通过手工作坊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接班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景德镇陶瓷行业高素质劳动者储备不足的现象。启动试验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要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依托,推进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把陶瓷学科建设成为国内唯一、世界一流的学科,构筑陶瓷人才培养大平台。要大力鼓励引导地方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组建产学研融合发展联盟,建设国际陶瓷人才研学游中心,进一步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要出台“双师型”教师引入、聘用倾斜政策,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陶瓷类职业院校。要将培养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与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整体待遇,不断夯实人才基础。
站在发展新起点,抢抓试验区建设新机遇,全市上下一定要共识共为,进一步强化人才为本的理念。要以陶瓷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扎扎实实筑牢人才高地,为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而接续奋斗。(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