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血脉永赓续 感恩奋进再出发(图)
——江西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实录
本报记者 张武明 邱辉强
穿越战争年代的弥漫硝烟,见证革命先烈的慷慨赴死,江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处处激荡着信仰的力量和奋进的足音。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革命老区始终充满着赤子之心,始终饱含着深情大爱。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江西视察,来到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他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省委、省政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为民宗旨,以初心换真心,以使命聚合力,坚决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续写感恩奋进新篇章。
9月19日,于都县长征源红军小学红娃唢呐艺术团的孩子们在吹奏唢呐曲《红娃乐》。本报记者 徐 铮摄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蕴含着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要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践行群众路线,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当好人民勤务员,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筑牢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永放光芒,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向红军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重温入党誓词……6月3日,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率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赴瑞金、于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启动了我省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随后,我省印发《答好“时代之问”走好新长征路推动江西主题教育高质量有特色走前列的指导意见》,学习行动的热潮迅速掀起。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参观革命文物、重温革命典籍成为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的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收藏了2412名烈士档案资料、4100余张烈士照片。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省政协机关、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等单位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党员群众约6万人次走进这里,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让红色基因滋养灵魂,把理想信念之火烧得更旺。《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100个经典故事》等书,成为江西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组织观看《可爱的中国》《跨越时空的回信》《八子》等影视作品,推动党员干部思想接受洗礼。
来到方志敏烈士的家乡——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五星造型的路灯、村民厅堂墙上方志敏领导的秋收暴动画面,处处映衬着革命者的初心。如今,湖塘村大力发展红色休闲旅游产业,得到社会的积极广泛回应,每月有数千人来村里参观学习。
莲花县依托当地革命故事和先烈事迹,建立刘仁堪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甘祖昌将军事迹陈列室等村级红色陈列室近百个,让广大党员群众足不出村就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践行为民宗旨让红色基因闪耀新时代光芒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
“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矢志不渝、不言懈怠,一往无前。
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就是要践行为民宗旨,让老区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用生动实践弘扬革命传统,在革命老区书写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在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后山,17名华屋籍烈士在长征前夕栽下的17棵松树苍翠挺拔,村民称之为“信念树”。古树有根,见证变迁,华屋村民正用勤劳双手创造红火日子。村民华水林承包的蔬菜水果大棚长势喜人,他用手机把产品卖到十多个城市;华屋红家乐经营者华小英注册商标“华嬷嬷泡菜”,每月销售额逾10万元。
和平建设年代,党中央始终高度关注赣南这片承载着光荣革命历史与传统的红土地的发展。2011年12月,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推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赣南老区发展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若干意见》实施7年多来,赣州城乡发生了破茧成蝶的巨变,习近平总书记“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殷殷嘱托在这里化作加快振兴发展的强劲动力。2018年7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并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瑞金市率先在赣南脱贫摘帽,“共和国摇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正是有了党的扶贫好政策,我才有信心做大做强脐橙产业,带领乡亲们抱团发展。”瑞金市合龙脐橙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小红感慨道。摘掉“穷帽”后,瑞金人民饮水思源、感恩奋进之情溢于言表。
位于瑞金市扶贫办工作大楼二楼的脱贫攻坚成就展,详细回顾了瑞金人民对贫困实施“精准打击”的全过程。展板旁,写有“致富不忘共产党、幸福感谢习主席”几个字的灯箱时刻提醒着人们,正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赣南革命老区的关心关爱,温暖、泽润了这块红土地,推动这里迎来了振兴发展的春天。
以农业产业为例,如今的赣州,脐橙、油茶、蔬菜三大支柱富民产业风生水起。随着《赣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出台实施,赣州市的蔬菜产业正逐步完成从昔日传统的“靠天吃饭”向科技型、管理型的现代农业转变;赣南脐橙产业搭乘互联网快车,以601.13亿元的品牌价值进入区域品牌百强榜前十。
新时代长征路上担当实干砥砺前行
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淬炼出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生活工作在红土地上的党员干部,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力弘扬担当实干作风,在新时代征程中努力创造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新业绩。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奉上最好的告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神山村,昔日是一个“边、远、穷”贫困山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已经变身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乡亲们都说,井冈山的巨变,得益于当地党员干部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劲头带头干、帮着干。
近年来,我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让担当实干成为红土地上的主旋律。
今年夏季汛期,我省先后遭遇多轮强降雨,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重重困难击不垮斗志,反而成为党员干部淬炼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时任会昌县西江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的周三军,在面对罕见洪灾时,迅速带领镇村干部深入受灾严重的饼丘村、莲石村等地安全转移群众。由于在水中浸泡过久,周三军的双脚出现溃烂,但他仍坚守在抗洪一线,直至抗洪救灾取得胜利。
“我是水利人,也是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帮助群众避水患、解水难,就是我的初心,更是我的使命。”在汛期,哪里有险情,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水利专家胡永林便往哪里赶。7月9日,鹰潭市余江区马荃圩堤发生滑坡塌方险情,刚刚结束在新余市刀石坡水库指导工作的胡永林,立刻调头奔赴马荃圩堤,参与商讨应对之策,使大堤险情得到有效处置。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今日赣鄱大地,广大干部群众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感恩奋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