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景德镇·回眸“十三五”特别报道之十三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5日 点击数:

让希望照亮每一个角落
——我市“十三五”时期民政工作综述


  景德镇在线讯(邵婧)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十三五”期间,全市民政系统始终心系民生,加强民政基础工作,扬优势,补短板,把一项项民生新政贯彻落实落细,为贫困家庭送去关爱,让老人老有所养,让弱者看到生活的希望……

  保障民生 织密筑牢“托底网”

  58岁的浮梁县长明村村民郑金花肢体残疾,丧偶,家中有三个残疾儿子,家庭收入全靠女儿打工和三儿子种地,很是艰难。如今在各项兜底政策的帮扶下,郑金花一家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吃、穿、看病等都不愁了。

  “这几年通过大力发展100千瓦光伏发电站,135亩茶园、35亩‘党建+皇菊产业’等扶贫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脱贫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市民政局驻长明村第一书记周立新介绍。

  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民政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民政领域兜底保障各项工作,通过民政领域综合性保障政策的全面发挥,贫困群众“两不愁”稳定实现。据悉,今年以来,我市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20元、480元,兜底保障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第二。

  为帮扶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市民政部门对全市近800名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进行了培训,为24256名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给70周岁以上空巢、留守、独居和生活困难老年人、农村特困老年人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老年人发放用餐补助。

  同时,我市统筹推进农村脱贫攻坚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对省级挂牌督战的乐平市、14个未脱贫人口在55户以上的乡镇、18个省级贫困村的兜底保障政策及贫困户收入五项硬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挂牌督战。截至目前,农村低保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8631户16824人,农村特困供养保障1632户1645人。

  今年7月初,我市遭遇持续强降雨,昌江区丽阳镇关山村积水越来越深,低保残疾对象程仁亮被困家中。得知消息后,当地民政干部迅速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妥善安置其生活。“老人家,这是你急需的药,我们帮你买来了。”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市民政部门还按照困难群众“网格化”管理要求,对低保、特困、支出型低收入等困难群众受灾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走访,各街道民政办为受灾城镇困难群众送去食物、药品等生活救灾物资,为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生活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彰显了“民政人”的担当。

  老有所养 探索养老新模式

  在昌江区西郊街道胜利社区的“逸享昌南长者之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三五成群在户外聊天晒太阳,有的在客厅看电视,有的在下棋、练字……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中心负责人朱明霞告诉记者,“‘长者之家’是该区社区嵌入式养老示范点,服务对象是社区内60岁以上需要被照护的老年人。今年7月建成至今,已入住16名老人,需上门送餐服务的老人2名,配备医生、护士、护理员、护工、康复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厨师8人,服务内容涵盖老人的一日三餐、日间照料、短期寄养或长期护理、居家上门服务、健康管理等,打造一个专业、精心的‘不离家’养老大家庭。”这也是我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改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景德镇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文件,致力于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

  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提档升级。今年9月23日,投资1.4亿元的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乐平市、浮梁县共计投入1.2亿元对县级福利院进行装修。开展敬老院改造提升工作,力争用两年时间对全市39所农村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17所农村敬老院列入2020年改造提升计划,其中10所敬老院被确定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

  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9年全市473个建制村新建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96个,覆盖率为41.4%。今年乐平市、浮梁县将分别新建100个、70个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今年以来,胜利社区、景城名郡长者之家等嵌入式养护院以及恒大社区食堂等一批养老服务设施投入运营。昌虹社区、哪吒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即将交付社会力量运营。

  推进养老服务人才培育。一是做好统筹谋划,联合市委人才办制定并出台了《景德镇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组织保障。二是推进政校合作,积极与市卫校进行沟通,初步达成了联合举办2期“养老(儿童)医护人员定向班”的意向,市民政局将为符合条件的学员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并推荐至我市养老机构工作。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与市人社局沟通,将养老护理员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中,2020年将开展6期培训班,培训养老护理员800余名。

  同时,我市制定了养老服务两项补贴制度。市县两级出台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实施办法,具有景德镇市户籍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可以申请养老服务补贴;具有景德镇市户籍、年满60周岁的低保对象中没有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失能老年人和特困人员中的失能老年人可以申请护理补贴。

  破冰前行 殡葬改革移风易俗

  今年3月26日,垅岭人文公园内的市殡仪馆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垅岭人文公园全面建成。这座集山水、生态、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墓园可满足未来50年内我市两区一县的殡葬服务需求。同时,随着280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市多层次、全覆盖的殡葬基础设施体系和节地生态安葬体系基本形成,殡葬运营和管理也实现了“管办分离”。

  在推进殡葬改革的过程中,我市通过“减免5项基本殡葬服务费”、优化办事程序等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百姓感受到了改变丧葬陋习的好处。竟成镇民政所负责人吴忠林是这次改革的亲历者。改革之初,他和其他基层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有一些老年人思想难以转变,我们就和他们的子女沟通,年轻人还是能理解和接受的。”吴忠林除了讲道理,更主要的是给他们算经济账,“按照过去的习俗,老人去世后,摆流水席,安葬后再摆一次酒席,再加上买墓地、各种丧事费用等,没有几万块拿不下来,有的人家还为此负债,而改革后,从火化到入公墓全程基本零花费。”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农村公益性公墓目前全部免费提供, 城市公益性公墓按成本价提供。全市建立了遗体接运、暂存、火化、普通骨灰盒、骨灰寄存五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乐平市和浮梁县还另外提供骨灰送回免费服务,实行免费火化不分平板炉、拣灰炉,范围覆盖到全体城乡群众。同时,民政、财政两部门进一步优化减免程序,五项基本殡葬服务在殡葬服务单位直接核免,让群众“只跑一次”。

  据了解,殡葬改革以来,全市共投入各类资金6亿元,以新建垅岭人文公园为龙头,引领全市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垅岭人文公园一期计划投资4.52亿元,以高标准、严要求精心打造,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各地采取镇、村单独建设或镇村、村村联建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这些殡葬基础设施的建成,有效地满足了群众基本办丧需求。

  慈善助力 社会治理显成效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民政局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络员工作机制和每日报告制度,强化重点领域防控,加强养老、殡葬、儿童福利、婚姻登记等民政服务机构防控工作监督指导,对养老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调整殡葬管理业务服务内容,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排查工作。特别是统筹做好清明节期间疫情防控和文明祭扫工作,确保了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安全文明有序。

  多年来,该局不断创新发展治理方式,让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不断彰显。为加强城乡社区治理,该局持续开展绿色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结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开展社区民政服务元素融合试点工作,2019年我市有15个社区被命名为全省“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同时,我市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回头看”工作,经重新全面梳理,全市共核查出不符合条件的“两委”干部56人,现已全部补选到位。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实行“一链办理”,去年共注册审批社会组织23家。

  为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市民政系统积极做好“中华慈善日”宣传活动,大力引导慈善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和城镇脱贫解困,努力拓宽慈善捐赠渠道,推动慈善资源与慈善需求有效对接。为推动慈善公益活动常态化,我市开展了对留守儿童、困难学生、贫困户等特殊群体一系列慈善公益活动。为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该局联合市委政法委等十一部门印发了《景德镇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截至今年10月,共救助278人次,通过多种方式共帮助14人成功寻亲。(来源:景德镇日报)

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掌握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资讯。

怎样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

1、打开微信;

2、直接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景德镇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号;

3、您也可以通过查找公众号“景德镇在线”,添加关注即可;

4、您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号“jdzol”来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