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改革开放40年——技术进步引领产业提质增效

  景德镇在线讯(亦 之)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占地面积400亩的景德镇陶瓷智造工坊已开始试运行,一个现代化的陶瓷生产基地即将投入生产。世界陶瓷生产先进国家的生产设备、技术和管理软件的引进使用,标志着景德镇陶瓷生产迈上了高端技术进步的新台阶。

  其实,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景德镇陶瓷一直在不间断地实施技术创新与进步,有力推动了景德镇陶瓷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景德镇千百年来“粉碎靠水碓、练泥靠脚踩、成型靠手工、干燥靠太阳、烧炼靠松柴”的落后制瓷工艺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对景德镇陶瓷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发展生产力,技术设备必须更新换代。为此,党和政府加强了景德镇陶瓷技术进步的推行力度。

  “十大瓷厂”是景德镇陶瓷的骨干企业,是技术进步理所当然的重中之重。在上世纪80年代,景德镇分批改造了11个大中型国营瓷厂,成效斐然。例如:新建了人民瓷厂以一条隧道窑、八条生产线为主体的青花瓷车间,使该厂青花瓷比例增加,配套能力增强;为宇宙瓷厂从原料、成型到彩绘包装进行了配套改造,促使该厂一级品率大幅度提高;在光明瓷厂建设一座青花玲珑瓷生产综合大楼,加快了青花玲珑瓷优质高产的生产进程。与此同时,还建设、改造了建国瓷厂高温颜色釉瓷的烧炼成型综合大楼;艺术瓷厂7层高档粉彩瓷综合大楼;红旗瓷厂釉下瓷生产厂房;红星瓷厂对美国出口新花瓷的联合厂房;为民瓷厂引进全套高档瓷生产线、对美国出口瓷生产厂房设备等等。这些项目大大促进了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在矿山方面,改革开放后重点改造了宁村、柳家湾、陈湾三个瓷石矿;较大规模地改造了瓷用化工厂、石膏模具厂、窑具厂、耐火器材厂和陶瓷机械厂的锻铸、精工和装配三个车间。在原料精制和坯体干燥领域,“七五计划”期间共改造原料精制车间17个,淘汰了效率低、质量低的水簸池工艺,全部选用先进的震动筛和除铁器,大大提高了原料精制的功效和质量。各瓷厂通过技术改革逐步普及了成型链式干燥机,使热效率比坑道烘房提高两倍半。链式干燥机箱体密封,温度均匀,可减少坯体的变形和斑点,也降低了烘房的火灾因素。

  景德镇自古以来都是烧柴窑。由于木材和环保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煤代柴的改革。到70年代末期,陶瓷企业以煤烧隧道窑为主,并建造了数条油烧隧道窑,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但也产生了烟尘污染问题。为了解决环保问题,景德镇决定全面推行煤气烧瓷,并于1986年底建成焦化煤气厂,向全市瓷厂提供烧瓷煤气。1988年3月国内自行设计的81米焦化煤气隧道窑在红星瓷厂顺利投产,窑青质量很高,证明焦化煤气烧瓷是成功的。不久,光明瓷厂从德国雷特哈姆公司引进一条82米焦化煤气隧道窑并顺利投产。此后便在全市各瓷厂广泛推广用焦化煤气烧瓷。“十大瓷厂”改制后,更加先进、便捷的煤气梭子窑问世,目前已成为景德镇烧瓷的主要设备。至此,景德镇已经实现从烧柴—烧煤—烧油—烧气的四代能源烧制瓷器的技术变革。

  景德镇国有陶瓷企业改制后,围绕着新时期陶瓷发展,技术设备在不间断地进步。2010年,陶瓷股份公司的节水技改项目、振兴陶瓷园开发有限公司和鹏飞建陶有限公司的陶瓷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特地陶瓷的高档日用陶瓷及高温硬质陶瓷材料产业化项目先后启动。2005年,江西玉风瓷厂、陶瓷股份公司等陶瓷企业运用陶瓷产品CAD集成软件设计新产品和新画面,新产品增加率60%,产品及花面质量大为提高,生产的“玉风牌”产品也因此荣获国家免检产品、江西名牌产品称号。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建立高端陶瓷工业研发、创新、制造、营销平台,引进国内外先进制瓷设备、先进管理模式,实现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是“十大瓷厂”改制后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景德镇陶瓷实行“退城进园”的战略,将诸多老国有陶瓷企业租赁实体引入陶瓷工业园区。在陶瓷智造工坊建起一座3万平方米的机械一体化的智能工厂。工厂引进世界一流的德国SAMA等静压自动生产线(包括高压注浆机、45型自动成型机、38型自动成型机、38型自动成型线),以及烤花辊道窑、素烧隧道窑、高温还原隧道窑、还原梭子窑等,运用等静压成型、自动施釉,电脑控制窑炉烧成进行瓷业生产,这是国内目前陶瓷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在陶瓷智造工坊还布置了3条手工陶瓷生产线,安排了陶瓷3D打印和陶瓷制作体验区,使现代制瓷技术和传统制瓷工艺形成鲜明对比,工业生产和工业旅游紧密结合。德国、法国、日本等世界顶尖一流的高端设备、国际先进的陶瓷技术与本国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相结合,必将促使我市陶瓷制作创世界一流生产水平。

  40年来,景德镇陶瓷的技术和设备都实现了巨大进步,这是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瓷都”这块金牌,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放射出熠熠光彩。(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