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景德镇农村公路交通发展纪略

改革开放40年景德镇农村公路交通发展纪略

建设四好农村路 共享美好新生活
——改革开放40年我市农村公路交通发展纪略

  景德镇在线讯(徐小明)日前,市民余先生驾驶着自己的昌河SUV,带着父母、爱人沿206国道转进蛟潭至礼芳公路进入花千谷,开始了愉悦的假日生活。

  余先生告诉笔者,年轻时到浮梁游玩,一般只去古县衙、红塔等景点,若要去瑶里等远一点的地方,则必须坐上半天的班车,“那时候乡镇才通砂石路,而村庄大多是羊肠小道,想进去玩也是望而却步。现在无论是去勒功乡沧溪村、还是江村乡严台村、或者王港乡的岭上千岛湖移民自然村,都是干净平坦的沥青(水泥)路,车子可以直达村民的家门口。”余先生的一番话语,恰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瓷都农村公路发展的高度概括、精彩总结。

  据《景德镇市交通志》记载:“景德镇市区(不含乐平县)的县乡公路,解放前是空白。50年代初期开始少量筑路,50年代末大量修筑县乡公路,70年代基本普及,至1985年共有县乡公路71条,计697.1公里;乡镇公路45条,258.4公里。”多为砂石路面或泥结碎石路面,标准低,断头路多,晴天尘土飞,雨天泥中行,被老百姓戏称为“排骨路”“摇篮路”。

  伴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要想富,先修路”成为政府和群众的共识。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乡、村的积极支持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国债项目、通达工程、国家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千亿元工程)、油路(水泥路)项目、通畅工程等,并于2005年全面实现县县通、乡乡通等级水泥路目标,2008年又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任务。随后进一步实施通自然村公路建设、危桥改造加固和撤渡建桥项目等,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呈现出“发动群众有广度、协调矛盾有深度、解决问题有力度、加快建设有速度”的喜人局面,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行业指导、群众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4千多公里,正式进入江西省公路管理局电子地图的总里程为3889.542公里(其中县道645.069公里、乡道1333.757公里、村道1905.398公里、专道5.318公里),为瓷都的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通道。

  继完成“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水泥路的目标”后,2014年4月底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一起刊发了新华社的长篇通讯《筑好康庄大道 共圆小康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农村公路发展纪实》,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公开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的殷切期望。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又全力以赴投入到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的持续发展中,全面推进县乡道升级、乡村道拓宽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同时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在全市44个乡(镇、街道)、505个建制村全部通水泥(沥青)路的基础上建设了360个招呼站、4个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为符合条件的474个建制村开通了客运班车。全市共有城乡一体相结合的公交线路11条,共有农村客运班线71条,农村客运班车239辆,已完成公交化改造的农村客运班线9条,车辆36辆,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已经达到AAA及以上水平。彻底改变了过去“翻山越岭才能见公路,肩挑背驮靠脚走运货物”的历史,实现农民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同时农村物流网络建设达到了县、乡全覆盖,村级网络大拓展。有力促进了“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广大农民兄弟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快递”“网购”“电子商务”在农村日益活跃,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沟通。

  现在,瓷都交通运输人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出发,全力推进“交通强国”战略,推动农村公路升级、完善立体交通网络、提升便捷交通运输水平、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努力做好致富奔小康的先行官,当好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为景德镇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建设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拓宽畅安舒美的运输坦途,用不懈的奋斗和辛勤的汗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