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陶溪川二期项目施工现场,了解项目建设情况。牢固稳定、干净整齐的建筑工地围挡文化墙,车辆多重冲洗平台,24小时开启的喷淋系统……干净整洁的施工现场让人眼前一亮。
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把城乡环境整治及“双创双修”作为一项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吸引客商的信心工程、检验干部的作风工程、繁荣一方的发展工程来抓。通过实施城乡联动,城乡一体,既给城市“洗脸”,又给农村“洗脚”,努力实现城市美、乡村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甩掉城区“脏、乱、差”
“针对市容管理乱象,我市专门制定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景德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使得管理有法可依。”市双创双修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两违”屡禁不止的情况,我市采取卫星遥感监测“两违”,并制定《景德镇市打击“两违”问责办法》,共拆除“两违”300余万平方米。
在城区环境整治中,我市重点清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死角,清除垃圾杂物,推动单位收拾好“桌子、房子、院子”,社区收拾好“楼道、楼顶、楼院”,街区收拾好“街面、店面、立面”;重点解决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设的问题,全市拆除临街店面30多万平方米,拆除违建顶棚600多处,拆除蓝顶棚1000多处,拆除占道广告牌800多块,清理广告横幅4000多条;重点解决重要节点形象差、交通出行秩序差、公共场所管理差的问题。
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权责明晰、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新局面;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引进了环卫领域最大的民营企业玉禾田,以及北京环卫两家企业,以购买市场服务的方式做好清扫保洁;开展了园林市场化改革,将我市园林养护工作交给专业公司打理,提升我市绿化养护水平;实施“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按照“天上有云、地下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要求,将中心城区划成100个网格,成立22个“公安+城管”联勤执法中队,开展联合执法。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农村整治工作中,我市突出“一带三边五线”,围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目标,突出亮点、打造特色,努力实现了山清水秀地干净。全市农村拆除“空心房”和违章建筑200余万平方米,超过新农村建设10多年来的总和,清理垃圾近500万吨,疏浚河道1700公里,清洁水域230万平方米。
乐平市集中打造了后港、镇桥、众埠等一批精品特色镇,一位在矿务局居住了三十年的退休老师看到集镇的大变化,写了一篇《环境大整治给了我一个美丽的家》的文章。在浮梁县洪源镇,以前“两违”问题比较突出,开展环境整治以后,镇村干部全部参与,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先后开展了20余次集中整治行动,共出动2000余人次,35台工程车辆,拆除违章建筑70余处,违法抢建、乱搭乱建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昌江区、珠山区、高新区、昌南新区对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也下了大气力进行整治,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近年来,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双创双修”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概括起来,就是“个、十、百、千、万”五个字。即成立了一个高规格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双创双修”工作领导小组;策划并坚持实施的“一带两城十大行动”,即建设昌江百里风光带,保护老城、建设新城,四个突出方面的十大重点行动;成立了由市长任指挥长,8名副厅级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双创双修”工作指挥部;策划开展上千次联勤联动执法行动;万名志愿者共创建,为构建“全城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行动”的管理模式,整合创建资源,发挥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全面提升城乡综合环境,真抓实干,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