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今日荷塘展新姿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3日 点击数:

  “我以前就是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养猪,如今已在百荷园工作五年了,在这里工作真的太好了!外孙上大学的时候,我给他包了一万元的大红包。”提起自己近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昌江区荷塘乡仓下村横柏村小组村民程春枝笑得很开心。


  程春枝的经历,见证了荷塘,这个曾是上世纪60年代全国农垦领域一面旗帜的山区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付出的努力。


  7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昌江区荷塘乡,感受这片昔日农垦人为之挥洒汗水的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发扬荷塘精神,带动村民致富


  “抓晴天,抢阴天,月亮底下当白天,晴天一天当两天”,这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荷塘精神的真实写照。


  1957年12月,204名下放干部、转业军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让荷塘这个穷山沟变成了新垦区。荷塘垦殖场当时也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


  多年来,该乡始终将荷塘精神作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全面促进垦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巩固粉皮、生姜、茶叶、油茶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产油茶、花卉苗木、有机蔬菜等优势和新兴产业。


  该乡还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弘扬荷塘精神,重点发展红色和生态旅游,同时发挥荷塘竹林、仓下瓷土、陈湾釉果等优势,打造竹编工艺创意和生产基地。


  记者在位于该乡童坊村殊源坞自然村的荷塘山房看到,这里收集了一批与荷塘有关的资料。据了解,荷塘山房是我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昌江区莲荷学堂教学基地和殊源坞实践点,整合了荷塘精神以及文化、生态等资源,量身打造全新的党日活动、研学旅行、民俗体验等共享空间,陈列的农垦文化珍藏品古色古香。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自2011年以来,荷塘乡对940户村民的危房实施了改造,危旧房改造率达98%以上;各村组水泥路面硬化率、自来水安装率均达100%,村组累计安装路灯460盏,村庄绿化率达78%以上;同时以开展“双创双修”为契机,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编制荷塘特色小镇规划,打造了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党恩”的村庄。2019年荷塘垦殖场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


  “荷塘乡努力挖掘绿色优势资源,发扬荷塘精神,带动村民致富。村民利用当地资源成立了很多专业合作社,提高了收入。”荷塘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徐烈可告诉记者,“乡政府也通过减免税收、提供土地使用优惠和邀请专家进行培训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支持。我们还通过融媒体以及与大型超市合作,帮助村民推销农产品。有一次两万只土鸡滞销,我们通过融媒体和超市对接,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基本上就卖完了。”


百荷园改善了村民生活


  汽车沿着荷塘乡的山间公路行驶,这条长达11公里的公路以前是一条羊肠小道。几十年前,一批下放干部和转业军人仅用180天,在没有任何机械的帮助下,只花了31000元便修通了这条路。十几分钟后,记者便来到了荣获全省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称号的荷塘乡仓下村横柏村小组。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位于该村的百荷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村里的一大特色。置身于荷塘旁,但见粉色的荷花点缀在大片碧绿的荷叶间,或含苞欲放,或迎风起舞,几只蜻蜓在莲叶上飞来飞去,为荷塘平添了几分生机。


  “我们剥一斤莲子心可以赚到两元,如果剥得快的话,一上午就可以赚个四五十元。”在该合作社的一间办公室内,一位村民边分拣莲子心边告诉记者。


  这个合作社的成立,离不开村民徐承鑫的努力。 徐承鑫是横柏山村人。几年前,他发现工作生活多年的荷塘乡没有一片像样的荷花园,于是便萌生了发展荷花种植产业的想法。经过一番努力,2015年底该合作社正式成立,集荷花种植观赏、立体养殖、瓜果种植观赏于一体。


  目前,该合作社吸引了26名返乡人员创业就业。该合作社还打造了一批具有农村特色的体验娱乐项目。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本村留守村民纷纷拿起锄头开始耕作搁置多年的荒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了大幅提高。


  “我承包这个百荷园5年了,以前在外做面点生意,现在是在家门口工作。现在莲子销路还可以,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我家以前住的是泥坯房,现在不仅建起了新房,还在市里买了房,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改善了。日子越过越好了!”该合作社负责人徐承元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百荷园还辐射带动了民宿、幸福菜园、仓下菊花园等相关产业,推动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快速转变,成为了该乡创建4A级乡村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炳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将粉色的原料倒进一个金属平底容器里,轻轻将其摇晃均匀,然后把它放在一口大锅里蒸上一会儿,一张粉皮就做好了,再用金属棍将它卷起来,晾到室外的架子上……


  在仓下村一户村民家中,记者目睹了两位老人制作手工粉皮的过程。这是景德镇市炳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之一。该合作社筹建于今年3月,前期投资200万元,年创产值预计460万元,目前共吸引了40多名村民就业。


  “我们合作社的手工粉皮选用自产优质大米,通过纯手工磨制等工序制作而成,有荞麦、红薯、大米等多种口味。合作社生产的蜂蜜也是纯天然的。”仓下村村委会主任朱本清告诉记者,“合作社充分发挥助力村民致富的功能,带领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以前我没有工作,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在这里工作,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还可以在家里带小孩。我们一家对这份工作都非常满意!”仓下村仓下村小组村民冯晓花高兴地告诉记者。


  采访结束时,记者路过一片片种着玉米和芋头的庄稼地,看到一株株即将成熟的玉米在阳光下轻轻地摇晃着,地里的芋头也长势喜人。这些农作物,承载着村民致富的希望。


  【记者手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了荷塘乡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们朴实的话语,更是让记者体会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希望村民们今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掌握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资讯。

怎样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

1、打开微信;

2、直接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景德镇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号;

3、您也可以通过查找公众号“景德镇在线”,添加关注即可;

4、您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号“jdzol”来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