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间茅棚书声朗 状元进士上饶多

作者:佚名 来源:上饶日报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9日 点击数:

上饶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郡”美誉。隋唐以后,中国主要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因此,状元进士的多少,往往成为一个地方文化教育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唐代江西中进士六十人,上饶占了二十五人,占百分之四十多。宋代江西中进士五千四百多名,上饶八百六十二人,约占全省六分之一。从唐至清,从科考走出来的上饶籍状元十三人,举人两千七百一十人。上饶不愧为“才子之乡”、“状元故里”。

状元是进士的第一名,是中国科举宝塔的顶尖人物。考中状元后就意味着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名登龙虎黄金榜”,“一举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何等的自豪和荣耀。但参加科举确实不易,一个读书人从童生到秀才要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考试;考中生员后,还要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甚至更为高级的考试。有人统计,从童生到状元要经过数十次的具体考试。自宋代以后,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年举办一次,三年中只产生一名状元。考取状元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上饶出了十三个状元,这绝对是个传奇,是上饶的荣耀。

几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教育,以育人重德为教育目的,以有教无类为教育理念,强调“理”的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的自我觉醒、自我约束,强调“修身治国”、“改过迁善”、“致知践行”的原则和“自省自察”的方法进行教育,主张在读书治学中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学以致用。发生在上饶的“千古一辩”,实际辩论的就是德与才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学习怎样为治国服务的问题。作为农耕社会,摆在当时年轻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另一条是种田养猪,养家糊口。家庭条件差的,也有两者兼而有之既种田也读书的,像状元汪应辰、刘辉等就是边种田边读书,靠勤奋一举考取功名的。

上饶为什么状元进士那么多?

首先,上饶历史上就有“耕读传家”的“重文”家风。在小农经济社会,“耕读传家”作为优秀传统家风的一部分,已深深地融汇到上饶人的传承血脉中。“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上饶农村的一些老宅上,仍能看到这样的对联。《容斋随笔》写到上饶时说:“为父兄者,以其子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这足见上饶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崇尚文明之乡,勉励耕读,蔚成风气;“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学习,年少作为。农耕时代,上饶人拼命耕读,以学立世,“耕以养身,读以明道”,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并不断向下一代传递这种刻苦学习、勤奋耕种的遗传基因。

其次,上饶民间学风很盛,婺源有“半间茅棚书声朗,放下扁担考一场”的乡风,很多老百姓亦农亦学,半耕半读。宋代以来上饶地区拥有的书院就达168家,现在有遗址的有48所。读书求学,是古代上饶人最重要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很多人通过自学著书立述,像婺源的江永,靠刻苦钻研,成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礼部还取江永所著《礼经纲目》作为进士考试的内容。上饶人就是这样,与书本为伴,与农田相依,日月更替,四季轮回,耕读不止。村口的大树已参天,从树下走过的读书人,也踏上了赶考的路,心中涌起的是自己默默的渴望,也是自己满满的信心。

再次,勤学自强、坚韧不拔、善于超越、敢争天下先,上饶人就是凭着这样的奋斗精神,勤学拼搏,与时俱进,兼济天下。获得进士乃至状元的文人,必须具有深厚的经学、文学功底,对国家大政、治国治民方略有敏锐观察力和独到见解。能考中状元进士,需要超人的才华、坚强的毅力,上饶那么多的状元进士,很多人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这是值得上饶人引以为豪的,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现象。古人所见的,往往是金榜题名的志得意满,青春年少的挑灯夜读,而现代人所见的则是作为旅游景点的大夫第、司马第、尚书第、天府上卿第,见到的是学而优则仕、学习为做官的直接目的。虽然有点像工厂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一样过于枯燥,但这样的因果却推动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苦中求学、苦中有乐的读书人。

其四,崇尚读书,追求第一,作为上饶的文化底蕴,一脉相承,传承至今。在上饶,考中状元进士的不仅多,而且密度高,一村多进士、一家多进士、一年多进士,在上饶并不鲜见。铅山有“隔河两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之说,婺源有“兄弟三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至于进士中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上饶也有很多。鄱阳的彭汝砺,余干的何涣,玉山的汪应辰,上饶的徐元杰,铅山的费宏、刘辉等,都是状元,还有三十多位榜眼、探花。在历史上均有一定知名度,当中不少人的刻苦求学精神远近闻名。

第五,历朝历代官府都鼓励读书,弘扬读书入仕精神,这对年轻人起到了鼓舞激励作用。饶州的“四洪”,一门四进士,全都出类拔萃,其中宋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洪迈所著《容斋随笔》为宋人笔记最杰出者,是毛主席晚年最喜爱阅读的书籍之一。费宏(1468~1535),二十岁中状元,才华出众。明武宗、世宗时,曾三次入内阁,两次任首辅。“一门四洪”也好,费宏也好,都是在科考取士的宋明时期走上考士、做官、做好官的求仕之路的。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上饶崇文尚教的优良风尚累代不衰。状元进士上饶多,半间茅棚书声朗,是上饶人尊师重教、崇文好学、拼搏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写照,是千百年来在上饶这片土地上产生、发展、繁荣起来的地方文化氛围和优良传统。

我们再来看两首诗。一首是上饶人朱熹的劝学诗《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子少年刻苦学习,最后荣登进士榜,并成为华夏四大儒之一;还有一首是上饶人王贞白的《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来追寻。”这也是一位珍惜光阴、少年苦学、最后荣登进士榜的惜时苦学榜样。

两个上饶人的诗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古代上饶读书人胸有大志,珍惜光阴,热爱学习,利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希望这两首诗让上饶人铭记,希望这个传统永久被上饶人传承,希望勤勉的耕读文化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在上饶市或在出状元较多的铅山县,建立上饶状元主题文化公园,全面展示上饶十三位状元的刻苦求学经历,激励后人。

第二,在相关县市秀美乡村建设中,把状元文化、进士文化加以展示,以增加建设中的文化底蕴。

第三,在饶信文化当中,专辟状元进士文化的专门章节,全面反映上饶人刻苦求学、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第四,在乡土教材中,增设古代上饶人勤奋求学、终成大器、报效国家的篇章,以激励后人。

 


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掌握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资讯。

怎样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

1、打开微信;

2、直接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景德镇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号;

3、您也可以通过查找公众号“景德镇在线”,添加关注即可;

4、您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号“jdzol”来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