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礼书院的故事

作者:李晓斌 来源:光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9日 点击数:

位于赣西边陲莲花县闪石乡的复礼书院,是一所古老的学府,在明清时期影响很大。名播江右的复礼书院成为一方人文胜地,是王阳明心学的传播之所。

明嘉靖二十三年的春夏之交(公元1544年),刘元卿出生于赣西莲花县的南溪,他号泸潇,人称“泸潇先生”,是王阳明学派的大腕。元卿从小发奋读书,隆庆四年(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只是进京会试受挫。考场上,踌躇满志的他做梦也想不到,一把无形的刀剑正在逼近自己。史书记载,刘元卿因会试忤张居正,差点成刀下冤魂。

刘元卿痛斥时弊的真话,被宰相张居正误认为反党。张居正悖然大怒,派杀手盯梢刘元卿,以便顺藤摸瓜,查获党羽。一路跟踪观察,杀手不见刘元卿的叛逆举动,耳闻目睹的反而是刘元卿对黎民社稷的拳拳之心。杀手钦慕刘元卿温文尔雅的风度,感动于他的报国热情,决定放弃追杀计划,直接说出了来意,奉劝刘元卿好生保重。

刘元卿听了杀手的劝告,不禁悲从中来。自己的一番报国热情居然被误解,心中的那团火焰瞬间给一场无形的暴雨浇灭。回到家乡,心灰意冷的刘元卿埋头做学问。隆庆六年(1572年),创立复礼书院。书院学规严密,教学有方,有志之士不远千里前来求学,海内学者仰慕刘元卿如泰山北斗。书院面禾山,背武功,冠名“复礼”,奉王阳明为先师,供奉王阳明等四位儒学大师神位,因此复礼书院又叫“四贤祠”。书院内有明德堂、东林观、三一庵和留帖阁等建筑。刘元卿逝世后,后人立牌祭祀,四贤祠成为五贤祠。

刘元卿热心传播正学。学院正厅的八条屏,镌刻王阳明的道德文章。这八条屏保存至今,现留存于宾兴祠的阁楼上。书院大门题有“礼门义路,圣域贤关”八个字。这既是对书院宗旨的定位,也是对人性修养的执着追求。他要让世人回归先贤倡导的礼义上来。

书院时常举办会讲,规模盛时,著名王门思想家王时槐、邹元标等硕儒往来其中,在此执教,激扬文字,探讨心学,以致海内慕名来的学者“千里负笈,履满户外”,书院成为江右一带的文化圣地。从书院楹联“此地即泸水潇山圣境,其人有鹅湖鹿洞遗风”,可见当时书院之盛。崇祯年间,尽管元卿已经作古,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依然慕名而来,特意游览了复礼书院和石城洞,并写进了他的游记。其后,书院多次修复、重建。民国后,书院演变为新式教育学堂,最初为东区高等国民学堂,1945年科学家李鸣冈创建私立复礼中学。1949年后,先后为复礼小学、复礼初级中学、湖上中学、莲花县第三中学、复礼中学等。直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书院的主建筑一直未毁。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书院建筑逐渐消失,1989年主建筑拆除,书院完全被学校新建筑替代。不过,作为办学场所的性质一直未改变。

刘元卿还创办了识仁、中道等书院,教学规模相当大,远近学生达一二千人。他被誉为“江右四君子”之一,经地方有识之士推荐,得到朝廷赏识。万历癸巳(公元1593年),朝廷派人到他家中授予国子博士,第二次征聘他去做官。刘元卿还是没有答应。安福县令亲自出马,动员他去赴命。盛情难却,刘元卿在朝廷做了三年礼部主事,就辞职返乡,继续讲学。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66岁的刘元卿无疾而终,葬于石城洞旁的山上。他的弟子在复礼书院筑近圣馆祀奉他,私谥“正学先生”。

  《绝交帖》的来龙去脉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国书法史上一件著名的草书作品。相传为李怀琳仿作,共159行,1209字,现藏日本。李怀琳是洛阳人,唐太宗时(627—649)供职待诏文林馆。工书,善草、隶,师法二王而自成一家,善于临写,好为伪迹。明汤垕评价绝交帖,筋肉丰壮,位置典古,行云如水,浑然无迹,品格悠然而高超。 这一宝贝是如何传到复礼书院的呢?

绝交帖最初由南宋宰相韩侂胄珍藏,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受此帖影响很深。元末法帖流入安成,先后为彭伯圻、刘志达收藏。刘志达将它送给张御史,张的儿子尚宝将帖献给安福县令杨廷筠。杨廷筠将其视为安成重宝,离任赴京之际,他将帖交给了复礼书院的刘元卿,委托他好好保管。

为此,刘元卿特意建了座留帖阁,并请吉水名流邹元标作记。关于《绝交帖》有三种说法。明汤垕认为此帖为李怀琳仿嵇康书。而文征明则认为是仿王羲之的帖。罗公廓则直接认定为右军真迹。不管这一法帖的作者是谁,书法的风格属于“二王”面目。

古人得一帖则书法精进。复礼书院藏此宝帖,自然是名重一时。山野之地藏此珍贵名帖,刘元卿不放心,怕万一有闪失。杨廷筠到京都做了监察御史,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玛交往,竟然信奉上了天主教,辞了高官,定居杭州一门心事传教。刘元卿得知消息,就写信给杨廷筠,并托一个彭姓书生将绝交帖送还给杨廷筠。

就这样,绝交帖离开了复礼书院。不过,书帖所带来的墨香文气,依旧氤氲在吴头楚尾。

流传到了日本的绝交帖其实是赝品,为双钩摹本。而当初复礼书院珍藏的绝交帖,从邹元标写的《留帖阁记》来看,当为真迹。只是真迹如今在哪里呢?杨廷筠以不贪为宝,不私其宝,动辄托人保管,这或许是绝交帖失传的原因。当初,杨廷筠将此帖交给刘元卿。事实证明,刘元卿不愧为正学先生,确实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最终他做到了完璧归赵。假如杨廷筠又将绝交帖托给他人保管,而所托之人并非善类,那么绝交帖就可能流入市场,变成一堆白花花的银子。这是否是绝交帖真迹下落不明的原因?或许刘元卿所托的彭姓书生,见宝起了贪心,也未可知。

《绝交帖》真迹流落何方?这是一个永远的谜。


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掌握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资讯。

怎样关注“景德镇在线”微信公众号?

1、打开微信;

2、直接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景德镇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号;

3、您也可以通过查找公众号“景德镇在线”,添加关注即可;

4、您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号“jdzol”来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